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多次強調,要切實增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近年來,中國郵政把握發展機遇,直面問題挑戰,圍繞將寄遞業務打造成為行業“國家隊”目標,堅持寄遞業務是中國郵政主責主業定位,以“六大改革”為抓手,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打造競爭力充足的寄遞業務、推動全環節降本、提升生產效率、實現效率變革。
圍繞“六大改革”中的重要任務之一——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上海市郵政分公司自2021年以來,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要求,聚焦上海郵區中心智能化應用和人效提升,緊盯各項關鍵指標,推動降本增效,切實把郵區中心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系統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的最佳實踐之一。
管理層級精簡率達44%,人均日處理效能提升超40%,內部處理環節件均成本下降超50%,外包件均單價和管理支撐環節單價分別下降45%、43%……上海郵區中心2021年與2024年的一組數據對比,生動展現出其規范化改革的顯著成果。
“聚焦上海郵區中心智能化應用和人效提升,全力推動中心規范化改革,實現減員降本增效。”總結改革關鍵,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徐永淼這樣說。2021年以來,上海市分公司黨委牽住影響人工成本的關鍵因子——“人效提升”這個“牛鼻子”,實施“靶向跟蹤”,打好“組合拳”,開創了都市郵政寄遞的發展新局。
整合“第一資源” 實現人員盤活
在2024年12月完成的《上海郵區中心人員優化盤活工作階段性總結報告》中,詳細顯示了郵區中心自2021年9月開展深化改革工作以來到2024年11月底的人數變化和減員去向情況。
“隨著上海郵區中心設備工藝流程改造不斷完善,按照集團公司相關指標、標準的指引和要求,2021年9月,我們開啟了減人增效。”上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吳海衛說,“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增能減、干部能上能下,這‘三能’是國企改革的‘硬骨頭’,也是上海郵區中心整合人力資源這個‘第一資源’遇到的‘硬骨頭’。”
在上海郵區中心總經理石云的辦公室里,放著厚厚一沓文件,都是自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以來,上海郵政為進一步挖潛盤活自有人員而出臺的相關方案。按照時間順序索引,首先出臺的是寄遞生產機構定崗定編工作的相關方案。
上海郵區中心副總經理余宏劼介紹說,在設備更新、工藝改造的過程中,設計單位會按照設備運行情況建議人員配置數量,上海市分公司以此為基礎標準,對應用標準、人力配置數量進行試行、核準,最終由人力、財務和相關業務部門以及郵區中心領導班子組成的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工作專班進行論證,按照設備效能匹配人均效能,擬定《關于進一步明確郵區中心定額定員標準及2022年度人力資源盤活目標的通知》,明確人員優化全環節的配置標準、人力資源盤活目標和人效標準、時間節點、措施、責任人,推進定崗定編工作落地。“定崗定編以后,我們緊接著按照‘內部轉崗、外部交流’的方式,推動企業內部用工市場建立,實現內部人員的合理流動。”余宏劼說。
2022年6月,上海市分公司出臺了加強人力資源盤活管理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市級轉崗服務中心,并制定管理辦法,在原有內部人力資源市場內搭建人員盤活平臺,通過專業技能與素質培訓,提升富余人員技能素質,并按照“人崗匹配,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在相應崗位實現轉崗,促進人力資源高效利用。市級轉崗服務中心推出了一系列轉崗培訓項目,設置小教員,實行針對性幫教,解決員工實際困難,并發布崗位需求信息,組織競聘,助力轉崗。在工作專班指導下,郵區中心率先成立二級轉崗服務中心,2022年至2024年郵區中心共有377人通過轉崗服務中心的幫助實現了內部轉崗。
為支撐改革,上海郵政針對性出臺了郵區中心《領導崗位和綜合職能崗位的競聘方案》《深化改革權益維護專班工作方案》《綜合支撐崗位競聘實施方案》《職工內部退養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規范了人員優化盤活的相應原則、范圍和程序。在改革前期,上海郵政還在人力資源部、辦公室、工會、紀委辦公室、黨建工作部抽調人員組成權益維護組,派駐在郵區中心,幫助中心解決人員盤活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解決員工的思想困惑,使員工全面理解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是因勢而生、順勢而為。
有了制度保障,郵區中心部分自有人員轉崗至后臺服務保障崗位,部分特繁崗位人員申報退休,部分自有人員根據政策實行內部退養。原從事郵件轉運工作的吉敏說:“單位還組織我們參加消防學校舉辦的消防值守專題培訓班,滿足地方安保、消防持證上崗要求。”通過選擇部分適合該崗位的自有人員進行培訓輔導,由相關人員代替外包服務,上海郵政年節約安保和消防監控服務費用360余萬元。
強化科技應用 提升處理效率
實現郵區中心標準化管理、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操作,智能化、數字化是前提保障。“按照集團公司要求,我們著力將上海郵區中心處理中心建設成為數字化處理中心。要想建得好,人機磨合非常關鍵。”上海市分公司信息技術中心調研員戴菁說。上海郵政將郵區中心處理中心的網格長視為關鍵人員,參與各項工藝流程改造全過程,確保網格長熟悉新設備情況,并帶動處理中心全員規范、高效操作,讓改造后的工藝設備可以迅速充分投入使用,切實起到提升人工效能的作用。
在上海郵區中心處理中心,時常可以看到員工拿著平板電腦穿梭在生產場地。這是上海郵區中心為網格長配備的工具,其中安裝的App與處理場地內大屏的系統完全一致。這樣一來,網格長不依賴大屏便可隨時隨地完成崗位工作,真正實現了處理中心場地隨時看、隨時盯、隨時管,場內各類問題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解決。
“集團公司開發配備的監控系統非常有用,只有用好了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我們通過平板電腦監控,結合人工巡場,使得處理中心現場管理工作非常高效。”余宏劼說,“給大家配備便攜式移動終端投入的成本不大,但卻很好地解決了網格長步行巡場無法實時查看、處理異常的問題。”處理中心外包方的網格長董成祥認為,配備平板電腦監控和便攜式移動終端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一次在移動終端的監控畫面上及時發現一處包裹錯分,又通過移動終端第一時間聯系到該工位的人員,及時糾正了錯誤。”
“套袋總包剔下去,60公分放上去,異型普郵同樣剔,小件破損工位剔。”像這樣的操作口訣和崗位操作標準,在處理中心場地的墻上隨處可見,在每個工位旁邊都有張貼提醒。“要實現流程標準化、操作標準化,操作要領必須熟練掌握。這樣的口訣和掛牌可以很好地起到視覺提醒作用,每天上崗不斷看、不斷學,時間長了,自然操作熟練。”余宏劼說。場內墻上張貼的操作口訣和崗位操作標準可謂“現場帶教老師傅”,新員工們一邊干活一邊默念口訣準確操作,工作得心應手,效率大幅提升。
抓住“細節”,理順“環節”,截至2024年12月底,上海郵區中心處理中心人均日處理效能達到2075件,較2022年末提升45.51%。
細化外包管理 嚴控運營成本
上海市分公司在指導郵件處理中心做好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對外包管理進行細化,從外包采購到考核退出形成管理閉環。“外包成本費用壓降對上海郵政降本增效工作很重要。所以,我們力求從外包的源頭就把控好成本。特別是對郵件處理中心,不符合人效標準的外包環節,及時退回,重新測算。”上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嚴思顥表示。
外包成本壓降作為寄遞業務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成本壓降的效果。上海郵政深入貫徹落實寄遞業務“倒逼成本法”的各項要求,積極向行業先進看齊。寄遞運管部總經理吳怡進一步舉例說明,上海郵區中心按照王港處理場地工藝設備及業務流程變化情況,調整內部處理業務外包結算量綱,由按“件”變更為按“袋件”結算,使月均外包費較調整前下降6%。
自2022年推動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起,上海市分公司就隨著改革工作的推行嚴格把控內部處理環節外包采購需求。據吳怡介紹,業務外包管理辦法遵循“在自有人員工作量飽和達到定額達標,通過工藝設備改造、生產作業流程和網絡組織優化以及人員內部盤活,現有資源已充分利用仍無法滿足生產運營發展需求方可實施外包”的原則,做到“必核自有人員人效,外包前必做盤活”。
在此基礎上,上海郵區中心參照實際成本、行業成本、同類省成本,測算新一輪內部處理業務外包上限控制單價和外包處理量階梯區間,分檔分級體現規模效益、量升價降,外包費同比降幅為24.2%。與此同時,為鼓勵自有員工多勞多得,建立薪酬與外包聯動管控機制,制定《薪酬與外包費用、人效達標聯動管控實施辦法》,將郵區中心外包費使用情況、運營質量及服務質量情況、人效完成情況等指標納入績效薪酬聯動。
“從2023年10月起,對于上海郵區中心王港包件處理車間外包工作試點運行‘嵌入式’管理。以自有人員人效達標才可外包、核心崗位不可外包為原則,在內部處理車間業務外包環節由自有員工進行網格化管理,自有人員同時承擔核心崗位作業。”石云說。自有人員“嵌入式”管理方式,不僅提升了外包人員工作質量,同時調動起了自有員工創先爭優的積極性。目前,上海郵區中心的管理工作已逐步從單一的郵件能進能出粗放型管理向系統、科學、統籌的精細化管理轉變。
劉愛力董事長強調:“寄遞業務要通過優流程、定標準、明定額、建制度,對各項生產管理行為進行界定,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管理體系。”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按照集團公司的部署和要求,上海郵政穩步推進郵區中心標準化規范化改革。“下階段,我們將以推行建設數字化處理中心為抓手,鞏固人效提升工作,同時將通過持續優化流程、提質增效來推進降本增效工作。”石云介紹了下一步的改革重點——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活力。如今,沿著“聚焦人效持續提升,成本持續下降”的良性循環路徑,上海郵區中心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