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河南省南召縣四棵樹鄉的張磊從師傅手中接過綠色的郵包,成為五朵山這條深山郵路上唯一的投遞員。
15年來,不論驕陽酷暑,還是冰雪寒冬,他始終堅持每天奔走在五朵山系崇山峻嶺的溝溝坎坎間。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嶺、每一條溝,他都熟悉。他那綠色的身影,成了山中一道不變的風景。
15年間,他每天往返100多公里,累計行程54萬多公里,為山里的村民投遞報刊100余萬份、包裹10余萬件。
苦:身上落下幾處傷疤
四棵樹鄉因五朵山而聞名,轄區最南的村莊和最北的村莊相隔50公里,山路崎嶇難行。張磊服務的25個村莊就分布在這莽莽群山中。他日復一日把包裹安全地送達村民手中,風雨無阻地架起大山與外界聯系的“橋梁”。
張磊負責的這條深山郵路里程長,投遞中遇到過各種困難:車壞在半路、遭野狗偷襲……面對困難,他從未想過放棄,車開不過去的地方,他就背起近10公斤的郵包翻山越嶺,困了、累了就靠在石頭上小憩……
長年累月奔波在深山郵路上,陪伴張磊的只有郵車和山風。
到了冬天,山上氣溫低,下完雪很久才能融化。走在山中,寒風陰冷刺骨,他常身上冒著汗,鼻子、耳朵卻凍得發紫,兩條褲腿上都結著冰。平時他很少能坐下來安心吃頓午飯,經常是早上出班時,郵包里裝點兒包子、饅頭,中午餓了,白開水就著吃下算解決一頓午餐。路上磕碰摔跤更是常有的事。
說話間,張磊卷起褲角,摸著腿上的幾處傷疤說:“一到下雨膝蓋就疼,這些都是長年累月攢下的毛病,好在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了。”如今,柏油馬路通到了村里,在大部分村莊,汽車都能開到村民家門口。
情:群眾把他當親人
一封信,一顆心;一份報,一片情。張磊深知送出的每封信、每件包裹都寄托了山里人和山外人的思念和希望。
2024年除夕下午,天寒地凍,四棵樹支局收到了一件寄往龍洞溝村的大包裹。“那是兒女給老人郵寄的過年用品,也是老人的期盼,不能過完年再送。”張磊二話沒說,立即搬起包裹,開著車就出發了,當他翻過大山把包裹送到老人手中時,天已經完全黑了。老人感激萬分,非要拉著他吃過餃子再回家不可。“這些年,支撐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就是鄉親們收到郵件時開心的笑臉,我是他們連接山外的信使,不管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張磊滿懷深情地說。
“這15年來,我和山里的每個人都熟悉了,他們就像我的親人,為親人做點事是應該的。只要他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在張磊看來,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幫助群眾,就是有意義的。
愛:干到走不動為止
盡管投遞工作已經夠辛苦,但是張磊只要上山,就還會干一些“兼職”。
由于這段郵路上許多村莊里的留守老人生活很不方便,在日常的投遞過程中,張磊就主動幫村民購買化肥和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交電話費、寄信、寄包裹,為不方便外出的老人捎些針線、藥品;給老人讀信、讀報,宣講黨的方針政策,有時還接送他們下山,因此與村里的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山道彎彎,溝壑縱橫。15年來,每一步,張磊都走得踏實穩健。當被問到堅持在深山郵路跋涉15年的原因時,張磊的回答很樸實:“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山路。”他深愛著這個大山連大山的“家”,在通往“家”的路上,他走出了一個深山信使的人生價值。
“人民郵政為人民。”在張磊心里,他的工作已不僅僅是把信件、報紙、包裹送到山里,還包括義務幫助、照顧村里的老人。用他的話說,自己身上背的,不只是綠色的郵包,更是郵政人的責任。未來,他還會繼續在這條深山郵路上穿行,繼續為山里的村民服務,干到走不動為止。